施一伴你读经——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行业动态 | 来源:施一电气 2019/09/02 阅读:1727【原文】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。 孔子对曰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” 季康子患盗,问于孔子。 孔子对曰:“苟子之不欲,虽赏之不窃。” 季康子问政孔子曰:“如杀无道,以就有道,何如?” 孔子对曰:“子为政,焉用杀?子欲善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人小之德草。草上之风,比偃(yan)。” 【注释】 ①帅:带头。 ②偃:扑倒。 【译文】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。 孔子回答说:“政就是正的意思。您本人带头走正路,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?” 季康子苦于偷盗的人多,问孔子怎么办。 孔子回答说:“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,即使奖励偷窃者,也没有人去偷盗。”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说:“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,怎么样?” 孔子说:“您治理政事,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?您只要想行善,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。在位者的品德就像风,小人物的品德就像草,风吹到草上,草就必定随风而倒。” 【解读】 在这里,孔子所说的这个“政”字,就是端正、正直,带头走正路。 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还多处提及这个观点。如:在《子路》一章中,孔子说:“荷正其身矣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意思是说,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,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?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,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? 孔子还说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自身端正,不必发号施令,政令也能实行;自身不端正,即使三令五申也无人听从。 显然在孔子看来,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,能正其身就能正其民。做官的应该以其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的力量去感召百姓。 宋人李邦献说过:“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”意思是说,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,严于律已能够使人信服,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,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。“聚人”、“服人”、“得人”、“率人”,归根到底是得人心,而得人心的前提是“其身正”。身为领导干部只有不偏爱钱财,清廉自律,才能一身正气。宽以待人,以身作则,才能赢得人心。而得人心者,便可成就大事。领导只有首先搞好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,才能达到“以德服人”的效果。 德治也是一种“榜样的力量”。官员是民众的带头人、引路人,必须成为大众的道德榜样。当榜样就不能让自己的道德修养、思想境界停留在与老百姓同一水平上。官有官德,民有民德,“官德”应当高于“民德”。官应该比民有更高的道德要求,只有这样,才能在德治中发挥道德示范作用。如果官员自已贪图安逸,却要民众艰苦奋斗;自己以权谋私,却要民众克己奉公,那么显然就不可能端正社会风气,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局面。
|
|